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

2025年上半年,国内经济呈现“外需拉动、内需偏弱”的结构性特征——抢出口效应带动贸易数据实现脉冲式增长,但消费、地产等内需核心板块的内生动能尚未得到明显修复。5月PMI数据进一步凸显了内需不足与通缩压力,政策层面仍需加大力度托举内需改善。在此背景下,以高性价比、健康化及情绪价值为核心的新消费领域逆势崛起,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增长引擎。
日本消费变迁的参考意义



复盘日本90年代后期的消费变迁,其与当前中国经济环境存在诸多相似性——人均GDP水平接近、老龄化比例趋同、地产市场处于低迷期,其经验对国内新消费趋势的判断具备重要参考价值。日本近30年的消费演变呈现三大特征:一是经济下行背景下,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,百元店等折扣业态及优衣库、无印良品等高性价比品牌实现了长期高速增长;二是老龄化与健康意识的提升推动功能型消费崛起,无糖饮料、功能酸奶等产品逐渐成为市场主流;三是单身人口比例的增长带动精神性消费扩容,游戏机、动漫手办等品类迎来了繁荣。这些特征为国内新消费趋势的判断提供了重要借鉴。
国内新消费的四大核心趋势
1. 消费升级内涵迭代:从“增量填补”到“存量优化”



国内新消费的第一大趋势是消费升级内涵的迭代——从“从无到有”的增量需求转向“从有到好”的存量优化。在供给过剩、产品同质化的背景下,消费者对产品品质、健康属性的需求显著提升。山姆会员店、胖东来等零售品牌凭借极致的选品能力俘获了消费者,其供应链体系中的合作品牌(如盐津铺子、甘源食品等)亦受益于渠道赋能。健康化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,无糖茶行业过去几年的复合增速高达45%,对标日本茶饮市场约60%的无糖化率,国内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。
2. 消费理性回归:高性价比与折扣渠道崛起



第二大趋势是消费理性的回归。除顶级高净值人群仍维持奢侈品高端消费外,中产阶级对奢侈品的消费趋于理性,老铺黄金等本土品牌凭借高性价比承接了部分国际奢侈品(如梵克雅宝、卡地亚)的需求。食品饮料领域,东鹏特饮以红牛一半的价格切入蓝领人群,实现了4年31%的复合增速,目前销量已赶超红牛;蜜雪冰城则通过下沉市场布局成为现制茶饮龙头。折扣渠道方面,万辰集团、零食很忙等品牌通过减少中间环节、直接连接厂家与消费者,使零食品类价格下降30%-40%,门店数量实现了快速扩张,成为性价比消费的重要载体。
3. 品牌出海加速:东南亚成为核心目的地


第三大趋势是品牌出海的加速,尤其是东南亚市场成为核心目的地。东南亚多数国家(如越南、马来西亚)的消费阶段类似于15年前的中国,消费需求未充分挖掘,且本地供应能力偏弱,对高性价比的中国产品存在较强需求。蜜雪冰城已成为东南亚门店规模最大的茶饮品牌,2024年海外门店数突破6000家;泡泡玛特在东南亚的营收近24亿元,占其海外营收的50%,成为潮玩出海的典型案例。
4. 悦己型消费崛起:情绪价值成为核心驱动


第四大趋势是悦己型消费的崛起,情绪价值成为消费决策的核心驱动因素。消费者更愿意为“开心”买单,追求情绪共鸣与自我表达。盲盒、潮玩领域,泡泡玛特通过IP故事与情感寄托,营收从2017年的1.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30亿元,复合增速高达70%;演唱会经济2024年票房收入达180亿元,同比增长35%,成为线下消费的重要增长点。此外,宠物经济(如宠物医疗、保险)、女性美妆(如毛戈平)等领域亦受益于情绪价值消费,相关标的在港股市场表现亮眼。
新消费的投资机会与风险提示

综上,传统消费领域因内生增长动能不足,短期内难以实现显著突破,而新消费领域凭借质价比升级、消费理性回归、品牌出海及情绪价值挖掘等特征,具备更高的增长潜力。从投资角度看,新消费相关标的(如黄金饰品、化妆品、潮玩)因逻辑清晰、景气度高,近期在港股市场表现强势,但需注意部分标的存在资金抱团特征,短期涨幅较大,投资者需警惕业绩不及预期带来的回调风险,避免盲目追高。
Loading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