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黄金涨了27%后,现在该上车还是下车?

今年以来,黄金价格悄悄涨了27%。这个涨幅让不少投资者心里打起了鼓:前期跟着“买预期”的人可能已经获利离场,而手里还拿着黄金的投资者,眼神更多投向了更远的地方——长期通胀会不会来?美元还能“硬”多久?全球地缘格局会不会有新变化?
黄金的价值中枢到底在哪?尤其是最近以伊冲突局势变化,避险情绪又开始升温。我们找了几位基金经理聊聊他们的看法,或许能帮你理理思路。
从50年走势看黄金:三次大牛市藏着什么规律?

华夏基金的华龙经理在黄金投资上经验挺丰富,他管着黄金ETF和黄金产业股ETF,股票型、商品类的黄金投资品都接触过。他翻了翻黄金过去50年的“成绩单”,发现黄金其实一直在震荡往上走,特别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,已经走了三波大牛市:

第一波是1970年1月到1980年1月,整整10年,涨幅高达2346%;第二波从2001年2月到2011年8月,10年半时间涨了629%;现在这波从2018年8月算起,已经走了7年,涨幅180%。
这三波牛市有几个共同点:一是“长跑能力”强,基本都持续10年以上;二是“爆发力”足,涨幅远超不少资产,很容易成为市场焦点;但别忘了,牛市之后往往跟着“深蹲”,比如上世纪80年代牛市结束后,黄金跌了整整20年。

所以华龙提醒,要是赶上黄金牛市,可能有10年的“顺风车”坐,但千万别想着“躺平”不管——毕竟黄金不能像股票那样分红,也不能像存款那样生利息,行情一结束,调整起来可能比想象中久。
黄金定价逻辑变了?传统框架为啥不灵了?
过去分析黄金价格,大家习惯看三个“老指标”:货币属性(跟美元指数负相关,美元涨黄金跌)、避险属性(“乱世买黄金”的共识)、金融属性(通胀预期来了,黄金作为大宗商品会跟着涨)。但最近两年,这些“老经验”好像不太准了。

大成基金有位研究员发现,以前看美国实际利率(扣除通胀后的真实利率)分析黄金,几乎百试百灵——实际利率上升,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变高,金价就跌;反之则涨。但2022年之后,这个规律经常“失灵”。比如2023年美国实际利率明明在升,黄金却没怎么跌,反而慢慢涨了。
为啥会这样?研究员觉得,现在黄金定价可能多了几个“新变量”:

一是货币体系在变。美元虽然还是全球主要储备货币,但美债规模越积越大,大家对美元信用的担忧在增加,不少国家央行开始增持黄金“分散风险”。2022-2024年全球央行购金量创了50年新高,中国央行今年4月底黄金储备已经到了7377万盎司,就算金价涨了还在继续买。

二是地缘冲突闹得凶。俄乌冲突、巴以冲突让大家对“全球安全”的信心打了折扣,“避险”不再是嘴上说说,而是真金白银地买黄金。


三是市场情绪在变。2022年西方国家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后,不少投资者开始担心“把钱放在单一货币里不安全”,黄金的“避险光环”更亮了,连黄金和白银的价格比都因为黄金更受追捧而走高。

基金经理怎么看:长期有支撑,短期波动少不了

华龙觉得,从长周期看,现在这波黄金行情可能还没走完。毕竟央行购金的趋势没停,全球地缘和货币体系的变化也不是一天两天能结束的。但短期要小心“获利回吐”的压力——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黄金不能长期“生钱”,涨多了肯定有人想卖了落袋为安,所以价格可能会来回震荡,不同投资者可能各赚一段行情。
诺安基金的宋青则更谨慎一些,他觉得现在黄金价格的“不确定性”挺高。一方面,最新的地缘冲突和美国债务到期问题让避险情绪又起来了,但这些事只能盯着,没法提前预判什么时候转向;另一方面,之前大家担心贸易摩擦缓和、央行购金放缓会压制金价,现在看来可能也得调整看法。他没明说看空,但话里话外透露出:市场表面平静,底下其实挺复杂,没看到太多明确的积极信号。

现在能买吗?机构提醒这些风险
虽然不少声音说“央行还在买黄金,后面还有上涨空间”,但有个问题得想清楚:央行买黄金,看的不是“重量”,而是“价值”。如果金价一直涨,为了维持同样的美元配置金额,央行可能会少买一点黄金。
而且现在市场上几乎所有主流机构都在看多黄金,这反而让一些谨慎的投资者觉得“不对劲”——毕竟投资讲究“买在没人关注时,卖在大家都抢时”,现在黄金这么火,反而可能藏着风险。
简单说,黄金长期可能因为货币体系、地缘冲突等因素有支撑,但短期涨多了有波动,现在这个位置,多空因素一半一半,不确定性还是挺高的。
Loading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