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618大促正热,不少打算用国补叠加优惠的消费者突然发现——重庆、江苏、广东等地的国补没法用了。这事儿让很多人慌了:国补是不是要停了?政策要变吗?
其实不同地区的原因不太一样。重庆是最早暂停的,直接说“补贴资金耗尽”,正在筹备第二轮;江苏和广东则解释是“系统升级”,要搞限额管理,调整后政策会更规范。还有研究机构猜,可能是怕国补和618的全网促销撞在一起,把商家的价格体系搞乱,所以暂时停一下“稳价盘”。不过多数地方都强调,这只是“阶段性调整”,不是全国都停,大家不用太担心。
今年的国补本来就不一般——3000亿特别国债专门用于“以旧换新”,而且范围比往年大了不少,连手机数码都被纳入进来。虽然设了“6000元以内、15%比例、最高500元”的限制,但补贴力度确实比之前大。到5月底,已经下拨了1620亿,进度过了一半,而且核销得特别快。照这速度,估计8月份左右国补资金就差不多用完了——比如重庆,兑付进度都到82%了,能不停吗?
国补确实带动了销量。从去年11月开始,社零数据就不错,家电、汽车、消费电子这些品类占了大头。但问题也跟着来了:有些商家耍小聪明,把价格提上去,国补最后变成了“补商家”,消费者没捞着多少好处。比如有的商家搞个“新品”,改改配置或外形,价格涨20%,刚好把国补吃了,老产品还不卖了——你想抓他把柄都难。手机厂商也有这么干的,用国补后的价格宣传新品,本来能卖3000的,有了国补就定3500,国补成了“冤大头”。

还有更头疼的:国补虽然促进了消费,但对价格体系不太友好。社零数据看着还行——1-5月增长5%,5月甚至到了6.4%——但CPI还在0以下的通缩区间。这跟政策初衷反过来了:越补贴,价格越卷,越通缩。
更关键的是“边际效用递减”。家电、汽车这些东西,换新是有极限的——比如洗衣机,买了之后3-5年都不会再换;汽车、空调、电视更久。手机换机频率虽然高点,但现在也不是一年一换了,用2-3年很正常。这么大规模的国补,等于把未来的需求提前“透支”了,短期社零是稳住了,但下半年估计就难再涨了。

政策本来是想用电补“推一把”需求:让消费者动起来,商家有积极性,通过购买倒逼生产,生产带动就业和收入,收入再带动新消费,形成“正向循环”。但结果好像不太理想——中西部还行,东部发达地区效果一般。大家都在“薅国补的羊毛”,生产虽然有提升,但不多,也没带动多少收入增长,接下来新需求就没着落了。
所以接下来,国家肯定要重新考虑国补的事。剩下的1380亿肯定还是会发,但节奏可能慢下来,大概率能维持到年底。另外,不排除下半年会有新的“补贴方案”——毕竟边际效应递减了,如果不加点力,消费数据可能会往下掉。不过下次可能不叫“国补”了,会换成“消费券”,往日用品、服务消费这些“高频领域”扩——比如去饭馆吃饭满500减100,毕竟这些是每天都要用到的,更能带动循环。但这也有个问题,比如跟“史上最严禁酒令”有点矛盾——一边严抓,一边补贴,结果怎么样还不好说。

总的来说,国补不是“停了”,而是“调整了”。未来的补贴可能会更偏向“高频、刚需”的消费,比如服务类、日用品类,这样才能真正带动收入增长,让消费循环起来。至于消费者关心的“能不能用到补贴”,只要政策没完全停,应该还是有机会的——就是得等一等,或者换个方式领。
Loading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