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行股投资分析:近期走强逻辑、基金经理布局与潜在风险解析

本文深度解析银行股近期走强的逻辑(低估值、高股息)、基金经理(赵晓东、郭斐)的布局策略,以及私募视角的潜在风险(二手房价格下跌与银行坏账),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银行股投资参考。
银行股投资分析:近期走强逻辑、基金经理布局与潜在风险解析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
银行股近期走强:低估值与资金避风港属性凸显

notion image
近期银行股成为市场焦点,沪农商行近日收获涨停,中证银行指数单日上涨1.98%,这种涨幅对于超大盘银行股来说并不常见。从月线走势看,指数已连续18个月呈现底部抬升态势。背后的驱动因素清晰可见:随着投资者对经济增长的关注度下降,安全、稳定成为资产配置的核心诉求,而银行股的低估值(截至2025年6月3日,中证银行指数整体PB约0.68)、高股息(4%-5%的分红率)特性,使其成为资金的“避风港”。市场资金从高波动资产向银行股转移,推动其估值逐步修复——相比2022年低点0.49的PB,当前估值已有所回升,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。

价值派基金经理的坚守:赵晓东的银行股持仓逻辑

notion image
notion image
notion image
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的赵晓东是价值投资的坚定践行者,其投资风格以“安全边际”为核心,持仓中银行股占据重要位置。从2025年一季度持仓来看,长沙银行(7.98%)、常熟银行(6.76%)等城商行均在其前十大持仓之列。
notion image
notion image
赵晓东认为,银行股的低估值与稳定分红符合价值投资的核心逻辑,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,这类资产能为组合提供稳定的回报。他强调,中国银行业的“高拨备”特点(拨备覆盖率远高于国外银行)使其具备平滑利润的能力,即使经济下行,利润波动也相对较小,进一步增强了银行股的抗风险能力。

成长型基金的转向:郭斐调仓银行股的背后

notion image
notion image
交银成长30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郭斐,其投资风格的转变备受市场关注。这只原本聚焦“成长型股票”(如新能源、电力、消费)的基金,从2024年三季度开始逐渐重仓银行股,2025年一季度前十大持仓中银行股占比达5只(如江苏银行、招商银行、农业银行)。
notion image
notion image
这种转变的背后,是产品净值的大幅回撤压力——从2021年高点算起,基金最大回撤超过35%,规模也从20多亿缩水至8亿。郭斐在最新报告中表示,现阶段海外库存周期接近顶部,他更倾向于选择“能提供长期持续回报的红利类资产”,看重估值与ROE的周期位置。
他认为,“低回撤是长期复利的核心来源”,市场波动往往会损耗收益,而银行股的稳定特性能有效降低组合波动。

私募视角的警示:李蓓眼中的银行股风险

notion image
与公募基金经理的“布局”不同,私募人士李蓓对银行股的看法更为谨慎。她在5月份的产品季报中明确表示,当前银行股已从“安全资产”转为“风险大于收益”,计划清空持仓。其核心逻辑是:全国二手房价格跌幅已接近25%,若持续下跌至30%,2020-2022年高位发放的按揭贷款抵押品将变为“负资产”,断供风险会加速上升,这可能导致银行坏账率大幅攀升。李蓓认为,银行股的“安全”属性已被削弱,潜在风险不容忽视。

银行股估值与长期逻辑:中国银行业的独特优势

从长期来看,中国银行业的独特优势支撑着其投资价值。首先,中国以“间接融资”为主,经济增长需要信贷支持——每年新增贷款达20多万亿,银行的息差利润有一定保障。本次贷款利率调降为“非对称”(存款利率降得更多),就是为了支持银行利润,息差继续下降的概率较小。其次,国有控股的属性使得银行的经营更为稳定,息差具备抗周期能力。再者,资产质量方面,地方债务正在化债,房地产风险已被部分吸收(如高净值人群、信托产品),大型银行体系未受实质性影响。此外,当前国内优质资产较少、回报率低,银行股的“确定性高、回报稳定、波动小”特性,成为投资者的重要选择——港股市场的银行股已被保险机构大量举牌,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上一篇
【20250605】股市复盘:A股震荡上行遇前期压力 恒生科技连涨后建议暂停买入待回落
下一篇
【20250604】股市复盘:小票领涨带动普涨 市场维持横向震荡格局
Loading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