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
AH股估值溢价创近5年新低:2025年港股与A股走势分化
2025年以来,港股市场表现显著强于A股,恒生指数累计涨幅远超上证指数。而就在去年,港股还被市场调侃为“金融废墟”,不少投资者对其存在价值提出质疑。但从当前数据看,AH股估值溢价(即同一公司在A股与港股的估值差异)已降至近5年低位,上周恒生AH股溢价指数跌至128,这一变化引发市场对港股估值修复的关注。

历史数据显示,当AH溢价指数跌破130时,港股往往会出现短期调整。2025年以来的溢价收敛,部分原因是交易型资金以该阈值为量化指标,引发空头共振,导致港股近期出现波动。不过,这一现象也反映出港股市场的估值结构正在发生变化。
拆解AH估值差异底层逻辑:投资者结构与市场属性的双重影响
AH股估值差异的核心驱动因素来自市场结构与属性的分化。A股作为国内资金的主要蓄水池,散户与游资活跃度较高,流动性优势明显,这种“本土资金聚集效应”为其估值提供了一定支撑;而港股市场以全球资金为主导,外资机构占据核心地位,流动性受海外因素(如美债利率、全球风险偏好)影响更大,导致其估值更易出现折价。
此外,在岸与离岸市场的政策传导效率差异也加剧了这种分化。A股市场的风险偏好更易受国内政策直接驱动,投资者对本土市场的信心更足;港股则同时受到内地与海外政策的双重影响,政策信号的传导路径更长,导致风险偏好波动更大。利率对标体系的不同也是重要原因——A股流动性主要反映国内资金利率水平,而港股则与外资流动密切相关,和美债利率呈现更强的负相关性。除此之外,港股的分红税收政策(如内地投资者持有港股分红需缴纳20%所得税)以及A股打新机制的差异(如A股打新收益较高),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两者的估值差距。
2021年拐点显现:AH溢价与沪深300相关性由正转负

2021年成为AH溢价与沪深300指数相关性的重要转折点。在此之前,两者呈现显著正相关(相关系数达0.83),即当股市上行时,A股涨幅通常大于港股,下跌时跌幅也更深;2021年之后,这种相关性转为负相关(相关系数-0.46),意味着港股的交易活跃度与波动率显著提升。
这一变化背后,是港股市场流动性折价的逐步修复。2024年以来,AH溢价率持续下行,反映出外资对港股的配置需求增加,同时内资通过南向资金加速流入,推动港股市场效率提升。这种相关性的反转,也意味着港股市场的“离岸属性”正在减弱,与A股市场的联动性逐步增强。
南向资金大举流入:内资争夺港股定价权的信号

2025年以来,南向资金(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流入港股的资金)呈现爆发式增长,截至6月中旬,年内净流入规模已接近7000亿港元。这一数字的分量不言而喻——港股通开通10年来,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约4万亿港元,而2025年上半年的流入量就达到了过去10年的六分之一。
背后的驱动因素之一是监管层对港股配置的鼓励。不少基金产品已将港股纳入比较基准,内资正在加速争夺港股市场的定价权。南向资金的大幅流入,不仅为港股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,也推动了港股估值的修复——尤其是科技、创新药等优质资产的估值,正在向A股靠拢。
港股优质资产吸引力提升:科技与创新领域的配置价值
港股市场汇聚了众多国内优质互联网科技企业(如腾讯、阿里),这些公司在AI时代扮演着科技排头兵的角色。过去几年,由于A股对新消费、创新药等领域企业存在IPO限制(如盈利要求、行业监管),不少优质企业选择赴港上市(如宁德时代2025年赴港上市),而2025年以来,这些企业逐步进入景气周期。
随着港股市场优质资产的不断聚集,其对资金的吸引力也在持续提升。尤其是科技类资产,受益于AI技术的普及与国内数字经济的发展,未来成长空间广阔。此外,港股市场的“出海属性”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融资平台,吸引了更多全球资金的关注。
港股红利资产的“尴尬”:流动性风险需警惕

尽管港股红利资产(如高股息的公用事业、金融股)具备一定的收益稳定性,但仍需注意其流动性风险。国内红利资产的配置逻辑主要是与成长资产形成对冲,降低组合波动,起到防守作用;但港股红利资产的流动性高度依赖外资,当遭遇流动性冲击(如全球资金回流美国)时,即使是红利资产也难以独善其身,其防守属性会大打折扣。
因此,港股红利资产在组合中的定位较为尴尬。相比之下,港股科技类资产更受关注——未来当港股市场调整到位后,投顾组合可能会纳入部分港股通科技类资产(如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成分股),以提升组合的成长属性,同时不影响调仓效率与净值表现。目前,相关调研工作正在推进中。
2025年中期资产配置建议:港股科技类资产的等待窗口
结合当前市场环境,2025年中期资产配置可关注以下方向:
- 固定收益类:中长债具备配置价值,美债可选择短债品种;
- 权益类:双创科技板块(如科创板、创业板)建议等待更好入场时机,沪深300或A500等大盘指数可适当关注;
- 港股市场:中概股与恒生科技板块建议等待调整后再布局,港股通科技类资产(如宁德时代港股、腾讯)是未来重点关注方向;
- 其他资产:美股市场暂不建议配置,原油因缺乏安全边际暂不推荐,房地产市场建议尽量避免买入(非自住房产可考虑出售)。
结语
2025年以来,AH股估值溢价的收敛,反映出港股市场的估值修复与流动性改善。随着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与优质资产的聚集,港股市场的配置价值正在提升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关注港股科技类资产的调整机会,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进行组合配置,或许能在未来的市场波动中获得较好的收益。
Loading...